3)分城市群看,6成人才流向五大城市群,2024年长三角、珠三角人才持续集聚,京津冀人才连续两年呈净流出趋势,成渝、长江中游人才持续净流出。
从人才流入流出看,2020-2024年,长三角人才流入占比从22.0%升至22.2%,人才流出占比从15.6%降至14.4%;珠三角人才流入占比小幅上升,流出占比从9.4%降至9.1%;京津冀人才流入流出占比均呈下降趋势;成渝人才流入占比和人才流出占比较为稳定;长江中游人才流入流出占比均小幅下降。与2020年相比,2024年五大城市群人才流动性下降,2020-2024年五大城市群合计人才流入占比从61.4%降至60.3%,人才流出占比从53.6%降至50.2%。
从人才净流入占比看,2020-2024年,长三角人才净流入占比从6.4%增至7.8%,人才净流入占比高于其他城市群,人才大量向长三角集聚;珠三角从3.8%增至4.4%;京津冀逐年分别为-0.7%、-0.6%、0.5%、-0.5%、-0.6%,人才净流入占比连续2年为负;长江中游、成渝人才呈净流出,2024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1.1%、-0.4%。(注:2023年开始长三角城市群数据包含温州。)
3 重点城市:杭蓉人才净流入占比上升,城市群内人才流动依旧为主流
3.1 一线城市:京沪广人才净流入占比下降、深圳持平
从人才净流入占比看,2024年京沪广同比小幅下降,深圳持平,京沪深广分别为0.4%、1.3%、1.2%、0.8%,上海最高。由于北京严控人口、产业疏解等,人才流入占比减少,2024年人才净流入占比较2023年下降0.2个百分点;上海人才净流入占比变动呈倒“V”型,2024年人才净流入占比为1.3%,较2023年下降0.3个百分点,但仍是榜首;2024年深圳人才净流入占比稳定,广州人才净流入占比较2023年下降。
1)北京:近2年北京人才集聚放缓,2020-2024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2%、1.0%、1.5%、0.5%、0.4%,由于人才流入减少,2024年净流入占比继续下降。北京人才流出的前十城市中,京津冀城市群有4个,占17.0%,高于2023年的15.9%。
从人才流入流出看,近3年北京人才流入、流出占比明显下降,人才流动性减弱,2021-2024年人才流入占比从6.4%降至4.3%,而同期人才流出占比从5.3%降至3.9%。近年北京的人才流入、流出均居全国城市首位。 2020年后,由于人才流出明显放缓,净流出转为净流入,2022年为近年高点,2024年人才净流入占比为0.4%,较2023年下降0.17个百分点。
从来源看,2024年人才流向北京的前十大城市合计占比34.1%,其中天津占比第一,为7%,北京对周边城市虹吸作用明显。人才流入北京主要因为经济体量大、收入水平较高,2024年GDP规模达到5万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9.25万元,仅次于上海,排名全国第二。2025年北京亦庄发布应届生安居福利政策,打造“求职7日免费住宿—实习3月免费短租—就业3年优惠长租”阶梯式安居体系。但近年北京人才引进政策力度与其他城市相比较弱,人才流入占比持续下降。
从去向看,北京人才流向的前十大城市合计占比39.3%,低于2023年的40.0%。其中,流出北京的人才中,前往天津最多,占比为7.9%,较2023年提升1.1个百分点,其次是上海。近年北京持续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与津冀对接协同产业。根据北京市发改委数据,近十年,累计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超2.5万件,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约32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北京周边城市人才承接能力有一定提升,人才从北京流出的前十城市中津冀城市为4个,占17.0%,高于2023年的15.9%。
目前有3条大神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