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专业组】什么是专业调剂?如何避免被调剂?一文读懂!
首先,大家要明白高校招生录取的3个基本环节:
考生填报志愿→省考试院投档→高校审核录取后,再分配专业:
浙江、山东、河北、辽宁、重庆、贵州、青海为代表的【院校+专业】,【专业+院校】就不存在调剂。
以广东,江苏,河南,湖南,四川,湖北,陕西,山西等省份为代表的【院校+专业组】模式,志愿填报时,1个“院校专业组”为1个志愿单位,组内最多可以填报6个专业,会涉及到专业调剂问题。
【院校+专业组】模式在投档时,也只是投档到某个专业组,并不会涉及到具体的专业。
在成功投档到某个【院校+专业组】后,才会由高校审核,并为进档考生具体分配专业。
也就是说,专业调剂是以成功投档到某院校专业组为前提。
志愿填报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一般来说,我们在参考各院校专业组往年录取情况时,会大致的分为“冲、稳、保”三个梯度。
具体专业组具体分析调剂风险,服从调剂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被调剂,也是取决于考生分数是否有足够的优势及具体高校的专业分配原则。
如果以最低位次或者接近最低位次被投档
这部分院校专业组,属于“冲”,专业调剂风险极大。
如果组内有不能接受的专业,切勿盲目填报,
尽量选择一些大致都能接受的院校专业组去冲。
也还是存在一定专业调剂风险。
所以要对比组内各专业往年的详细录取情况,还有结合招生计划的变动等情况,具体分析各专业录取概率。
如果以最高位次或者接近往年最高位次被投档
专业调剂风险极小。(填报前可以与大学本省招办相关老师密切沟通,是否可以保专业)
但对于绝大多数同学需要按照高校不同的专业分配原则,要采用不同的专业排序应对策略:
对于采用“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来分配专业的高校,同学们在设置6个专业时,也可以适当设置各专业“冲、稳、保”梯度,尽量避免被调剂。
对于采用“志愿优先”及“分数级差”原则来分配专业的高校,一定要详细参考往年各专业的录取情况,填报第一专业志愿最为关键。
考生投档到某个“院校+专业组”后,如果该考生所填报的6个专业均未被录取,且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则将该考生调剂至组内的尚未招满的其他专业。如果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会出现什么情况?
退档!
不会!
“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模式下,只有一次投档机会!
例如广东省2025普通类本科批次,如果不服从调剂被退档,不会检索下一志愿,只能去征集志愿或者高职(专科)批次。
所以建议大家,要选择服从调剂!
以广东2025本科批次常规志愿为例,填报A、B、C...等45个“院校+专业组”。
假设A专业组成功投档,但是分数刚刚压线,如果所填6个专业都未能录取,而又不服从调剂,则会被退档。
一旦退档,因为投档已经结束了,本科批次其他44个志愿全部失效,没有机会再投档了。
只能去填报征求志愿碰碰运气了。
如果征求志愿还没有录取,也就失去了读本科的机会。
所以,“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要么不会被投档,要么投档了只要在服从调剂的情况下,一定会被录取,除非考生不符合院校的其他招生要求,比如单科成绩、身体条件、口语要求等。
最后,在“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模式下,建议大家一定要服从调剂!避免被退档的风险,切勿因小失大。
目前有3条大神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