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专业组】的平行志愿怎么回事?一次给你讲明白。


二、关于考生排名
物理组、历史组考生分别排名、分别投档录取。
物理组:第1名、第2名、第3名......最后一名;
历史组:第1名、第2名、第3名......最后一名;
高考总成绩相同,也是我们常说的同分考生,按照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同分排序规则”进行排名。
事实上,大家在高考查分时,排名是已经显示在成绩单上。排名极其重要,决定了考生投档时的先后顺序。(具体如下)

“省教育考试院投档”与“高校审核录取”无论从工作流程还是具体进行时间都是相对分开的两个环节。
即,省教育考试院集中投档,考生档案到各高校之后,再由各高校分别进行审核录取及分配专业。
“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实际上是投档环节所采用规则。
特别提醒:广东省普通类本科批次投档比例为1:1。(为保证投档的高效性,广东省考试院会在预投档阶段以1:1.05的比例与高校确定最终的本省招生名额,大家了解即可)
下面以广东省2024年物理组本科批为例
分步详解投档过程
假设该考生1专业组志愿为中山大学219专业组(含计算机类(计算机、信息与计算科学)、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工程、计算机类(智能科学与技术、智慧交通专业)、人工智能),2024该专业组最低位次为4019位。
而中山大学219专业组广东招生计划为435人。
检索考生1专业组志愿,检索该专业组是否还有剩余招生计划。
有,则投档。
这名考生投档成功后,后续02-45志愿不在检索。
中山大学219专业组剩余招生计划变为0人。
假设该考生1专业组志愿也为中山大学219专业组(含计算机类(计算机、信息与计算科学)、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工程、计算机类(智能科学与技术、智慧交通专业)、人工智能),2024该专业组最低位次为4019位。
检索该考生1专业组志愿,检索该专业组是否还有剩余招生计划。
已无,则看2专业组志愿。
假设该考生2专业组志愿为中山大学218专业组(电子信息类、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深圳)、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珠海)),2024该专业组最低位次为4607位。
有,投档。考生投档后,后续03-45志愿不再检索。
中山大学218专业组剩余招生计划变为减少1人。
小结1>
这2名考生之所以分别能够投档到中山大学219、218专业组,并不是因为分数达到“中山大学专业组最低投档分数线”,而是轮到他们投档时,中山大学这个专业组尚有剩余的招生计划。
而第4019名也就是最后一位投档进入219专业组学生的分数,自然形成了相应组的最低投档分数线,即643分。
这也就是大家常常会出现的一个误区,认为是先有线再投档。
实际上是先投档,每个专业组最后一名投档进来学生的分数自然形成各个专业组的最低投档分数线。
等全部投档结束后,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汇总公布。
院校+专业组模式,由于“专业组”是最基本的填报及投档单位,所以高校有几个专业组,就会出现几条最低投档分数线。
比如2024年中山大学各专业组在广东最低投档线如下

检索该考生01专业组志愿,检索该专业组是否还有剩余招生计划。
假设该考生01专业组志愿也为中山大学219专业组(含计算机类(计算机、信息与计算科学)、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工程、计算机类(智能科学与技术、智慧交通专业)、人工智能),2024该专业组最低位次为4019位。
此时该专业组剩余招生计划0,无法投档,则继续检索该考生02专业组志愿。
假设该考生02专业组志愿为中山大学218专业组(电子信息类、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深圳)、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珠海)),2024该专业组最低位次为4607位。
如果该考生02专业组志愿为华南理工大学202组(计算机全英创新班、计算机拔尖基地班、计算机类(计算机、网络工程、信息安全))2024最低位次为5640,2024年广东招生184人。
中山大学218专业组放在03志愿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我们知道,该考生将会投档华南理工大学202专业组。
再也没有机会再进入中山大学218专业组了。
假设来到第10000名考生,检索该考生志愿表。
1中山大学219组,已满,检索下一专业组志愿,
2中山大学218组,已满,检索下一专业组志愿,
3华南理工大学202组,已满,检索下一专业组志愿,
............
44中山大学221组,已满,检索下一专业组志愿,
45华南理工大学203组,有剩余招生计划,投档。
这就是所谓的“平行”,也就是说,轮到某考生投档时,依次检索该考生院校专业组志愿,各个志愿都是平行且有效的,直到最后一个。并不会因为某个专业组志愿靠后就会“减分”。
另外,大家注意到没有,当某一名考生投档时,排名比他靠后的考生均处于等待状态。
这就是平行志愿的重要规则“分数优先”
前一名在投档,后续考生均排队等待。比如在检索第1000名考生的志愿表时,1001名及后续考生都处于等待状态。
也就是说,第1000名考生,同一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哪怕放在第40个,也比1001名放在第1个有效。因为,只要第1000名考生没有检索投档结束,就不会轮到第1001名。
这一点大家一定要仔细的理解清楚,只要是排名比你低的考生,无论专业志愿填报在哪一个,都不如你的有效,也不会“抢”走你的志愿。
因为,只有你先检索投档结束,才能轮到下一名考生。
假设出现了这种情况,华南理工大学205专业组总招生计划304人,而前面15906名考生,只有303人成功投档。
而第15907名考生填报了:
01中山大学221组,已满,检索下一专业组志愿,
02华南理工大学204组,已满,检索下一专业组志愿,
03华南理工大学205组,有剩余招生计划,投档。
至此,华南理工大学所有专业组最后一个名额被占,2024年华南理工大学物理组最低位次15907位次,对应分数610分。
<小结4>
这就是大家经常讨论的平行志愿“捡漏”,当然出现的几率也是极低。一方面是考生要敢于填报,另外一方面就是足够的运气,比你排名靠前的考生没有抢走你目标院校专业组全部的招生计划。
假设来到第16000名考生,检索该考生志愿表。
01,已满,检索下一专业组志愿,
02,已满,检索下一专业组志愿,
........
44,已满,检索下一专业组志愿,
45,华南理工大学205组已满,投档失败。
检索完这名考生45个专业组志愿,各个专业组招生计划均已满。那么这名考生就投档失败,就这是平行志愿常说的“滑档、掉档”。
<小结5>
“滑档”的原因在于,志愿填报过于激进,当轮到该考生投档时,所填报的45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招生计划均被比他排名靠前的考生占满。
所以,虽然志愿都是平行的,但是一定要在自己分数基础上合理的定位院校专业组范围,充分考虑到平行志愿滑档风险,各院校专业组志愿拉开梯度,合理设置“冲、稳、保”,避免出现掉档!
直到处理完物理组最后一名考生的志愿,本轮投档结束。
<小结6>
这里特别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一轮投档,一般俗称为“常规志愿”,只有一次投档机会。
这就是平行志愿另外一个重要的规则:“一次投档”。
按照排名依次检索,每个考生只有一次投档机会,且一旦投档成功,考生的其他专业组志愿即自动作废。比说如,某考生05专业组志愿投档成功,那么06-45志愿即失效。
以上就是平行志愿投档流程详解: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档。
【院校+专业组】投档后的专业分配问题
在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模式下,在投档这个环节是不看专业的,只依据【考生排名】、【考生志愿表】及【高校各专业组招生计划总数】进行投档,投满即止。
常规志愿投档结束后,考生档案投到各大高校某个专业组之后,再由高校审核录取,分配专业。
特别要提醒大家的是,一般情况下,【院校+专业组】省份投档比例一般不超过1:1.05。比如,广东省普通类本科批正式投档比例为1:1(但实际投档比例是1:1.05,因为预投档阶段高校一般会追加到1:1.05,了解即可,不深究)。
最终表现为:比如说某高校某个专业组总计划招生100人,那么就会只投档不超过105人。(一般情况下,服从调剂且没有不符合录取的情况下不退档)
也就是说,只要是进档考生,一定是有位置可以录取到组内某个专业。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可以被心仪的专业录取。
高校给进档考生分配专业,当然也不是随机的,会按照学校既定的专业分配规则,依据学生填报的6个专业顺序来进行。
(对于高校承诺的保专业,不在这里探讨)
专业分配规则主要以分数优先,也有志愿优先,分数级差等。
具体高校按什么原则分配专业,同学们可以查阅各高校当年的招生章程。
对于不同的专业分配原则,可以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
先看最主流的专业分配方式:就是分数优先,也叫作“分数清”。



扩展延伸(可以不看):细心的家长会发现,中山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的最低位次竟然比计算机类(智能科学与技术、智慧交通)还低。
我们会发现,考生的专业志愿排序也并非理性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4年本科招生章程第十三条。
根据进档考生填报专业志愿的具体情况,按照专业志愿优先的原则确定录取专业,即该专业优先录取第一专业志愿报考的进档考生,且不设专业志愿分数级差。
这就是专业清(志愿优先)


最后来看,专业极差
“专业级差”规则是按投档考生的成绩顺序,同时考虑专业志愿的录取规则。它在主要考虑考生成绩的情况下,能够比较好地满足考生的专业志愿,从而减少考生被调剂数量。
级差分无穷大就是“专业志愿优先”规则,级差分为零就是“分数优先”规则。
考虑到专业极差民办院校居多,不是少年的主要用户,暂不做举例。
少年建议:
按照高校的专业分配原则,如果考生填报的6个专业均无法满足,在考生服从专业调剂的前提下,会安排到尚未录满的专业。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会退档。
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
最后,我们聊聊,“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最大的风险:“因不服从专业调剂导致退档”。
很多对平行志愿不了解的同学和家长,志愿填报时每个专业组都只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然后不服从专业调剂。
认为说如果上一个专业组投档后,没有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被退档,还可以去下一个专业组去选喜欢的专业。这是完全错误的!
常规志愿投档只有一次,一旦成功投档某专业组,那么其他志愿都自动失效了。如果不服从调剂被退档,那么本科批常规志愿是不可能有机会了,因为整个投档流程已经结束。
另外,在服从专业调剂的情况下,少部分考生可能还会因不满足高校专业的录取要求而出现退档风险,比如身体条件、单科成绩要求、外语口试要求等(会在招生章程或招生计划册注明)。
所以大家在填报本科批常规志愿时,首先建议服从专业调剂,同时也要详细的了解各目标专业组内专业是否有其他的特殊录取要求。如果自身不满足相关要求,不要盲目填报,避免退档风险。
万一退档了怎么办?
就要和之前“滑档”的同学一起,进入征求志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补录,这就比较危险了,一般情况下,进入补录的考生大概率去选择复读了或者走计划外的高校了。
【院校+专业组】什么是专业调剂?如何避免被调剂?一文读懂!
首先,大家要明白高校招生录取的3个基本环节:
考生填报志愿→省考试院投档→高校审核录取后,再分配专业:
浙江、山东、河北、辽宁、重庆、贵州、青海为代表的【院校+专业】,【专业+院校】就不存在调剂。
以广东,江苏,河南,湖南,四川,湖北,陕西,山西等省份为代表的【院校+专业组】模式,志愿填报时,1个“院校专业组”为1个志愿单位,组内最多可以填报6个专业,会涉及到专业调剂问题。
【院校+专业组】模式在投档时,也只是投档到某个专业组,并不会涉及到具体的专业。
在成功投档到某个【院校+专业组】后,才会由高校审核,并为进档考生具体分配专业。
也就是说,专业调剂是以成功投档到某院校专业组为前提。
志愿填报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一般来说,我们在参考各院校专业组往年录取情况时,会大致的分为“冲、稳、保”三个梯度。
具体专业组具体分析调剂风险,服从调剂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被调剂,也是取决于考生分数是否有足够的优势及具体高校的专业分配原则。
如果以最低位次或者接近最低位次被投档
这部分院校专业组,属于“冲”,专业调剂风险极大。
如果组内有不能接受的专业,切勿盲目填报,
尽量选择一些大致都能接受的院校专业组去冲。
也还是存在一定专业调剂风险。
所以要对比组内各专业往年的详细录取情况,还有结合招生计划的变动等情况,具体分析各专业录取概率。
如果以最高位次或者接近往年最高位次被投档
专业调剂风险极小。(填报前可以与大学本省招办相关老师密切沟通,是否可以保专业)
但对于绝大多数同学需要按照高校不同的专业分配原则,要采用不同的专业排序应对策略:
对于采用“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来分配专业的高校,同学们在设置6个专业时,也可以适当设置各专业“冲、稳、保”梯度,尽量避免被调剂。
对于采用“志愿优先”及“分数级差”原则来分配专业的高校,一定要详细参考往年各专业的录取情况,填报第一专业志愿最为关键。
考生投档到某个“院校+专业组”后,如果该考生所填报的6个专业均未被录取,且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则将该考生调剂至组内的尚未招满的其他专业。如果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会出现什么情况?
退档!
不会!
“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模式下,只有一次投档机会!
例如广东省2025普通类本科批次,如果不服从调剂被退档,不会检索下一志愿,只能去征集志愿或者高职(专科)批次。
所以建议大家,要选择服从调剂!
以广东2025本科批次常规志愿为例,填报A、B、C...等45个“院校+专业组”。
假设A专业组成功投档,但是分数刚刚压线,如果所填6个专业都未能录取,而又不服从调剂,则会被退档。
一旦退档,因为投档已经结束了,本科批次其他44个志愿全部失效,没有机会再投档了。
只能去填报征求志愿碰碰运气了。
如果征求志愿还没有录取,也就失去了读本科的机会。
所以,“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要么不会被投档,要么投档了只要在服从调剂的情况下,一定会被录取,除非考生不符合院校的其他招生要求,比如单科成绩、身体条件、口语要求等。
最后,在“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模式下,建议大家一定要服从调剂!避免被退档的风险,切勿因小失大。
目前有3条大神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