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头部院校“钱”景领先,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专业薪酬高
对于家长和考生来说,毕业后的薪资是志愿填报的重要考量因素。智联招聘数据显示,在“3年工作经验人才平均月薪TOP50院校”中,排名前10位的院校与上一年相同,具体名次略有变化,“清北复交”占据了薪酬榜前4名,头部名校的月薪金额相差不大。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榜上绝大部分的学校是985、211院校,但个别“双非”院校因地域优势或优势学科的加持,在薪资方面仍然具备竞争力。以排名第26位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为例,学校以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等财经类专业见长,这些专业与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产业需求高度匹配,一定程度影响到学生毕业后的薪资。这也体现了填报志愿需要综合考量多项因素。

专业薪资排名中,理工类专业优势仍然明显。在“3年工作经验人才平均月薪TOP50专业”里,“机器人工程”作为新上榜的专业,跻身前十席位,这与近年来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开发与运用有密切关联。“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持续占据榜首,该专业所学内容和机器人器件的研发也有所关联,未来或将热度不减。互联网行业近年来流量见顶,走势减弱,很多互联网公司存在招聘收缩的情况,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从业者薪资,在榜单中可以看到,“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大专业的排名连年下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首次跌出前10。

06
优秀院校培育职业人才,职校生有光明未来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将其视为优化教育结构、服务国家战略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2023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要求加快构建央地互动、区域联动、政行企校协同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机制,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
2025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发展生物化工、电子信息等领域。这类领域的职业高校在地域分布上覆盖全国,呈现区域特色和多样化。根据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智联招聘、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等机构联合推出的《2025中国职业高等院校竞争力白皮书》显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和城市,如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地的健康科学类高校,涵盖医疗护理、生物制药、生态环境保护等专业,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基础扎实、资源丰富,部分高校如深圳职业技术大学、苏州市职业大学等,已具备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聚焦机械与材料类专业,本领域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更加贴近产业的前沿动态,表现出灵活的调整机制。部分高校如山东潍坊职业学院、浙江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近年来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计划,融入智能制造、新能源技术、新材料应用与创意设计等产业前沿技术,形成动态的、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专业生态。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因材施教”“分流教育”,从类型特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改革、打造品牌等方面,抓实抓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高等院校毕业生也能“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
07
“人往高处走,人随产业走”是趋势,报志愿可关注城市发展
报告前文提到城市对不同院校毕业生薪酬的影响,历年高考志愿填报,选择哪座城市求学也是考生和家长密切关注的。智联招聘与泽平宏观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5》报告显示,应届生和硕士及以上人才依旧更倾向往一二线城市集聚。应届生人才流入一二线城市合计占比66.1%,高于整体人才流入占比的58.2%。一二线城市得益于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较高的战略定位吸引人才持续集聚,发达产业带来的就业机会、更高的薪酬对渴望实现事业理想的应届生来说,吸引力更大。
在“2024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榜单中,北上广深依旧最受是吸引力最强的城市。杭州、成都等创新产业发达且环境宜居的城市跻身前十。从人才流动趋势上看,二线城市中,杭州人才净流入占比较高,一定程度得益于智能物联、生物医药等产业的迅速发展;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也因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生活成本相对一线城市较小等因素对人才有较大吸引力。印证“人往高处走,人随产业走”的人才流动规律。
对于考生报志愿来说,一二线城市不仅有更多的头部院校,也有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例如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不仅有着金融、贸易等传统“优势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如咨询、文化创意)更是蓬勃发展,能为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提供从尖端科研到多元实践的广阔舞台;杭州近年来以数字经济为核心,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产业增速亮眼。建议考生填报志愿时优先考虑一二线城市的院校,同时结合这些城市的特色和自身兴趣、规划进行具体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的选择是“未来生活方式”的预演。家乡不再是要远离的地方,伴随“竹林碳汇”“花木电商”“乡村文旅”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正通过电商、直播、文旅融合焕发新生,懂技术、会运营的“新农人”就业市场广阔。在大城市求学、开眼界,毕业后结合自身兴趣、能力去往低线城市就业创业,为家乡“热土“创造价值也是新时代高校毕业生的选择之一。
当前,我们正处于科技革命与产业转型的交汇期,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院校专业的热度,都将随社会发展不断变化。正因如此,没有一成不变的“好专业”“好院校”,技术的迭代会重塑岗位能力要求,产业的升级会催生新的职业形态,教育的改革也会推动专业设置的优化,只有密切关注产业格局调整、行业需求变化,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对新趋势、新技术、新业态,在持续学习中强化核心竞争力,最终才能在动态变化中找到与个人特质、时代需求相契合的职业方向。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TwEMQy4Fn0GHIY65you21A?scene=1
目前有3条大神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