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见字如面。

这些年内心始终有一颗种子,
就是把,大家习以为常的高考,彻底说清楚。
主要是想给那些
还未经历,未来要参加高考的孩子们提前说说。
也顺便给经历过高考的孩子们,重新认识这一场考试,
以便应对未来更多的选拔性考试。

想把“高考”这件事情说清楚,并不容易。
因为凡考试,受时代影响 特别大。
不同时代,你去讲考试,是不一样的。

几千年来,
只有在极其特殊的时代,通过考试能改一家人甚至三代人的命。
在相对平稳的时代,考试绩优者 可以改善家庭生活,也仅限于此。
而在大多数中后期期,考试会几乎无作用,甚至产生副作用。(比如万恶的科举制度,对绝大多数人将考试作为毕生目标,多年陪跑,耗尽财力,耽误了大好青春而不得,荒废一生)。


考试的本质 是 筛选人才 的一种手段。
高考是 为大学 筛选人才。
公务员考试是 为国家 筛选人才。
这里千万不要弄混了,是筛选人才,不是培养。
考试从来不培养人才。
考试组织者 不负责 培养 应试者,
考试的组织者有且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合适的人进来。
这里不包括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
高中阶段的教育不同于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
义务教育阶段是,重培养的,大家一视同仁。
高中阶段是,重筛选的,把适合上各个层次大学的人才选拔出来。
看起来,有点绕。
简单来说,
高考试卷 本身 不针对高中学校,也针对高中学生。(也就是说高考命题时候,不会考虑你高中学校和高中学生的个体情况的,只考虑如何选拔合适的人进入合适的大学)。
这就是高考命题对国家整体负责,对高校负责,设计的考卷能让大家通过考试,选拔出 合适的人去合适的大学。
同理,公务员考试 本身 不对参加公务员培训机构,也不会针对考生个体。
要对国家工作机关负责,要确保通过考试 选拔出合适的人去合适的工作岗位。

什么人最合适呢?
那就是各岗位人才。
何为人才?
德 与 才 兼备,才是人才。
有德无才,办不成事。
有才无德,破坏更甚。
以上两种都不是人才。
顶尖组织对人才的定义讲究的是,德能勤绩廉,或者“又红又专”,
基本是一个意思。
古今中外,德 或者  “红”,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
为什么德 如此 重要?
德 从来 不只是 道德问题
是涉及组织的生死存亡问题。
有德时,始皇帝 奋六世余烈,一统中国奠基。
无道处,隋炀帝 耗百年之积,覆灭两世基业。
们上世纪的老大哥,在当时拥有强大的科技、军事、工业能力。无德后,失去民众信任,最终解体。
这里说的德,是公德,不是下半身那点生活作风问题的私德。当然私德也很重要,每个人要洁身自好啊。
这里的德 
是 大是大非 面前 不含糊。
是 国家核心利益 的 不妥协。
是 国家民族关键时刻 的 挺身而出。 
是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好同志!

为何 德 怎么难的?
因为人性是短视的,是渴望付出及时得到回报的。
特别是面对巨大诱惑时候,就容易做出一些反应。

没有考验的时候,大家都是好同志。一旦面临巨大人性考验的时候,就难了。

比如当年的 三聚氰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简称三胺,又叫蜜胺、蛋白精等,最初它主要应用于塑料、涂料、粘合剂、纺织、造纸等工业领域。

由于其含氮量高(约66%),在化工生产中可以作为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的原料,这种树脂具有优良的耐水性、耐热性、电绝缘性和阻燃性,被广泛用于制造餐具、电器开关、防火材料等产品。

但一些有学历的不法分子发现三聚氰胺含氮量高的特性,在食品尤其是乳制品中非法添加,以在检测时造成蛋白质含量达标的假象。

但三聚氰胺对人体有严重危害,长期或反复摄入大量的三聚氰胺可能对肾与膀胱产生影响,导致产生结石。

这就是有才无德的这群人干出典型“伤天害理”的事情。


因为99.9999%的人是需要“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的。
不足0.00000001%,才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能做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的 高僧大德。
对我们来讲,是几乎没有参考价值的,
这种大德更多是“天成”的结果,而非后天学习的结果。
人家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所以,对于 普通人 用德牵引,用刀约束。
方能持续走正道,终成大德。
这个形成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西游记第一回,猴哥从花果山到灵台方寸山跟菩提祖师学艺时,曾对祖师说,“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
当学完72变,吃蟠桃,偷金丹,大闹天空时,却跟如来佛祖说,“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还想要坐坐玉帝的位置。
没本事的时候多么好的“谦虚智慧猴”,学到一点本事,就变成满脑子“强者为尊”的膨胀猴了。
被压了500年后 ,又变成“智慧猴”了,对菩萨讲,我已知悔了。
身怀利器,则杀心自起。
不要相信,没有利器时候的品德。
这说的是“猴”吗?
现实中:
孩子考上顶尖大学 还能做到  跟之前一样 继续谦虚踏实吗?
有些人升到领导职位,还能像以前的时候,平和对待身边人吗?
赚到第一桶小钱的时候,内心膨胀过吗,有没有觉得那时候的自己什么都能干成?
德 的背后 是智慧。
这种智慧,是从长远的角度,看清楚自己的生态位,看清楚的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做出符合全体发展事情。
对于考试来讲,
是选拔有智慧的人才。
只不过,有些娃娃智慧天成,生下来就是觉悟高。
但绝大多数,都需要父母“时时勤拂拭”了。
所以,千万别想孩子,考上大学以后,就随他了。
要把“德”和“智慧”这一课,补起来了。
怎么补就在怎么考察之中。
说实话,这种德行的考察 是 比出一道数学题难多了。


2020年,于“高考命题”来讲是一个重大的年份。

这一年 取消了 沿用几十年的 考纲。

有朋友可能对“考纲”一词较为陌生。

何为考纲:

2019年官方文件中明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考试大纲》是制定《考试说明》的依据。各分省命题省份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 可以结合本地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适用的《考试说明》。

事实上,考试大纲里面,除了常规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个人品质要求,考察要求等概括性描述。

最具象化的是划定了考试范围和要求。

这种对于命题的固定要求,对于命题者和考生极其关键。

因为划定了范围和考试重点,也就有了“精准应考”的基本条件。


我们应该知道,

考试范围越明确,出题的刚性越强,哪些知识点必考,哪些知识点考察什么难度,全部是固定的。

以数学为例,2019年之前的高考数学,连题号对应的考察知识极其稳定,比如6道大题,第一题是三角函数,第二题是立体几何,第三题是解析几何,第四题是导数。第五题是证明。

选修是坐标系和不等式任选一道。

连续十几年基本如此。

这里面 解析几何(圆锥曲线)/证明 一定是最难的,因为考纲里面明确了要达到理解并掌握的程度。

之前的数列从不会出难题,因为考纲里面最高只要求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即可。

而取消考纲后,“2024年全国卷数列变成最难的题了”,超出很多人预料。

有明确的考纲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考试是固定的模式,是可以用固定的套路应对的。

出题模式的固化,意味为着可以突击,可以根据考纲的要求去准备,老师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生去针对性重复训练,因为真的有用。

对于工业化时代扫除文盲,培养高素质劳动力而言,这是一种又好又快的方法。

可惜时代变化很快,

我们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大领导多次表态,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需要人才!特别是尖端领域人才,大国博弈不是吃吃喝喝,是斗争,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这种固定考纲,已经影响到选拔顶尖人才了。

此时,第一批上海,浙江 已经新高考启动第五年了。

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性成果已经出来了。

教育领导、专家们发现,只要不动考纲,新高考依然会陷入过去的课改的被动,老师上课教的完全按照考试大纲要求,不是按照课程标准。

最终,“大领导”下大决心, 直接取消了考纲,并要求地方也不能再出考试说明这种文件了。

取消旧的,新的就会出来。

大领导要求,重新出一个对人才的定义、选拔人才的标准及如何培养人才做了一个系统性的阐述。

这就是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该体系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三个方面回答“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考试本源性问题,从而给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在高考领域的答案。

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其中,“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纲领性文件出来后,奠定了,我们未来很长时间的高考总基调。
与之搭配的是2020年修订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这两份文件,直接被民间教育工作者“新考纲”,
其实也没错,就是新考纲。
只不过这种新考纲,相比于过去
对命题人要求更高了。
对人才的选拔性更强了。
出题更加灵活了,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每个题难度不变,但打乱知识考察顺序,就是增加了难度。
取消考纲,并不是取消考试,更不是考试不重要了。
洽洽是更加重视的体现。
课程标准怎么要求,老师就怎么教。
课程标准怎么要求,教材就怎么编。
课程标准怎么要求,高考就怎么考。
课程标准怎么要求,学生就怎么选。
目的是,学生学-老师教-高考考-大学挑 的统一起来。
以前编教材的,编课程标准的,出考纲的,真正高考命题的等环节有不同的标准,现在不存在了,大家心往一起走啦。
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纲领性文件下,依据《高中课程标准》命题,最终提高了命题人的要求。
就好比,有主题的作文好写,无主题的,自我发挥作文才见真功力啊。
如何实现命题的平稳,如果讲能力体现在试题之中
关于高考试题的难度、信度、效度、区分度,考生如何应对?
是我们下次聊的内容。


新的纲领性文件12个大字

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立德树人是第一位的。

德的背后 是智慧

才的背后 是本事

我们考试要选拔那些 有智慧,有本事的人。

像我们两弹一星的元勋们,是大智慧,大本事的人。


后记:为什么花心思写新高考评价体系和新课程标准,因为这两份文件对孩子们影响非常大,但是家长和孩子大都不知道存在,

有喜欢抬杠的朋友说,学校老师知道不就行了?

事实上,考纲体系下选拔出来并且毕业多年的老师们,很多继续再用了自己熟悉多年的教案吧。不说了,说多了得罪人。

另外,我也不建议大家伙买这些文件,里面很多拗口的词汇,读完每个字都认识,连在一起不知道说什么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A6SNCokpzejpf9XF8lC3g?clicktime=1752561398&enterid=1752561398&scene=90&subscene=236&xtrac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