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八佰里,00后大学生,专注自媒体写作,分享大学生成长心得和知识干货~



作者:八佰里

原创:第48篇


带你遇见不一样的人、聆听不一样的故事、学习不一样的干货!



如今大三,大学生活已然过半


每天过着宿舍、教室和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疲惫的学习生活有时真的会需要更多的支持与鼓励


当你踏进宿舍的那一刻,你会惊奇的发现能给予你动力的人好像不一定在你的宿舍


虽然跟三个舍友同住一个房间三年了,但真不一定会对彼此产生较好的友谊关系


有的宿舍三年之间四人一起经历过很多有趣的事情,一起旅游、一起逃课、一起抄作业……三年下来的感情比亲人还亲


反观有的宿舍,从刚入学那会的互相礼貌问好,到现在慢慢的互相猜疑,甚至互相嫌弃


这种现象与反差其实很正常,并不是所有的美好都存在于你身上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如果不能进一步美化,但千万不能更一步恶化


不翻脸就是对彼此之间最好的体面






1


大学,本就不是个享福的地方


很多正在读高中,或者最近刚高考的同学,觉得考完大学就会轻松很多,来大学就是享福的


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大学面临的学习压力其实不比高中低


一方面,来到大学,由于信息差的巨大差距,同一起跑线的同学们在大一的时候就容易被别人拉开差距


比如入党最好的申请时间就在大一上学期,晚一学期可能造成将来不够时间转正;


又比如有的学院的保研标准更加偏向于A类比赛与专利的获取,绩点再高可能都不一定有用……


有的人读了三年大学都不一定知道这些;

有的人一上大学就开始着手了解打探各类成长的赛道;

而有的人还在还在幻想着去哪里吃好吃的、玩好玩的……


信息的获取与提前的规划是大学成长进步的必备行动,而这些都是靠时间和实践一点一滴获取的


很多东西一旦在该知道的时候错过,是很难弥补的


另一方面,大学的课有时也很多,甚至是周六日也要上


身边有位学舞蹈的朋友有时大中午也要去排练,一练就是一个下午


有位学电子信息专业的朋友,他的课表更是从早到晚排到满,连周六都要上三节课

……


课程的硬性要求和部门的这个开会那个开会,让原本用来“享福”的大学生愣是干成了568社畜


一天五节课,一周要上六天,天天要早八……


其实说到底,信息差也好,课程会议多也罢,大学一直被人误以为的“享福”指的是自由而已


相比以前的学生时代要更加自由,你可以随便进出校园,你可以在游戏和知识中任意选择……


但自由的代价往往意味着更艰巨的成长,需要更多的努力与汗水


压力不减高考,高压之下,在宿舍里更容易爆发出意想不到的矛盾




2


宿舍,一点就炸的公共场所


为什么说宿舍是公共场所,因为当你与其他人划清了界限的时候,它可以比公共场所还要冷淡


对于中国如此大基数大学生而言,社会公共资源的分配本就不高,把土地用在宿舍建造上自然而然造不出什么几室几厅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高校生均校舍面积在2022年就降到了25.21平方米,当四人或者八人涌进一个小房间了,摩擦是无法避免的


就拿我隔壁宿舍来讲,四人间的宿舍,愣是干成了四室一厅


每个人都画地为己,将各种属于自己的物品挤向床位附近,好像在宣告其他人这就是我的地盘


记得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会统一将物品规则整齐的放置在床位后边多出的空位里


但后来有的人开始买的东西多放不下,放在狭窄的过道里堵住来路,多次劝阻无果,所有人也开始这么做


本来大家都是有底线、懂包容的人,但有的人选择不断挑战底线


于是乎,原本干净整洁的宿舍变得杂乱无章


更有甚者,有的宿舍所有人集体内向,平常打个招呼便是最大的勇气,各种遮蔽性的蚊帐参差不齐


还有的桌子周围也要搞一个帘子,同个屋檐下愣是只闻其声,不敢见其人


对于男生宿舍而言还好,大家都是男儿身,更容易融入集体


女生方面就不一样了,电费你用的多,我用的少,a的不合理就吵


平常挂个宿舍挂个帘子,在“偌大”的宿舍,但凡发出一点声音都会引来帘子之内的鄙夷声


对于这种小空间的社交,讲究的更多的不是包容,而是心态


一种“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的无畏感





3


舍友,参差不齐的经历配置


如果舍友之间有矛盾,你会忍到什么时候?


细心的你会发现,大一的时候,室友之间的关系通常最好,慢慢到了大三,矛盾最严重


而大二和大四的情况各不相同


毕竟大二大家都有课,谁闲的无聊天天折腾心情


而大四的时候,都要离开了,忍一忍,眼不见心不烦


毕竟能将几个不同地区的人凑在一起,文化和地域差异可能真是冲突的重要导火索


记得之前朋友吐槽,那些北方的人天天泡澡堂搓澡,对这种隐私感的边界极低


有时在洗澡的时候会开玩笑似的闯入浴室,更有甚者,忘记拿沐浴露或洗头水了,也会光着身子直接走出来拿


这无疑戳中了南方人的隐私底线,而矛盾的展开可能就是这无意随和的一瞬间


一个宿舍里,其实最真实的并不是地域差异,而是家庭差异


比如教育差异,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孩子都会被教育不要和舍友发生矛盾,有问题要学会隐忍与包容


这就导致很多时候发生矛盾,就算是别人的问题,也会自己默默忍受


又比如独生子女,相较于有兄弟姐妹的同龄人,独生子女对于他人的信任度较低,在群体中容易表现出较弱的合作精神和奉献意识


各种各样不同的经历配置,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也让矛盾变得多种多样


时常会因为不起眼的小事,逐步演变成互相攻击的借口




最后


到了最后,你或许会发现


如果在大学宿舍里交不到真心的朋友,那种“未曾交心,未曾翻脸”的关系模式也是挺舒服的


毕竟,随着逐渐步入社会,自己的认知与经历逐渐在提高


很多曾经的好友都会各自轨道上渐行渐远,更何况那些从未交心的人呢?


所以,对于一段良好的关系而言,不比太过强求,不必太过焦虑,顺其自然就好


如果遇上了知音,那自然最好


如果遇不上,自己也能活得很开心,这就是最好的状态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心想事成~

我是八佰里,我们下次见!



END~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VnB_uRD5_Nq_SJb4Cbfq-w?scene=1